2005/09 -2008/12, 厦门大学,生命科学学院,理学博士,专业:微生物学
2007/02-2008/03,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,欧洲海洋研究中心,联合培养博士
2002/09-2005/08,第三海洋研究所,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,硕士,专业:海洋生物学
1998/09-2002/07,西南大学,生命科学学院,学士,专业:制药工程
2012/12-2013/02:美国南加州大学,生命与地球科学系,访问学者
2015/01-2016/04:美国南加州大学,生命与地球科学系,访问学者
研究方向为海洋微生物学,主要致力于海洋极端微生物多样性、资源获取,包括嗜热微生物,厌氧微生物,嗜冷微生物等;并开展铁/硫微生物生物矿化过程及分子机制的研究。
国家重点研发项目,2018YFC0300700,深海热液区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评价,课题2热液动物基因组学与环境适应机制研究,2018/08-2021/12,子课题负责人,负责经费220万
海洋三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,海三科2017003,印度洋热液区极端微生物资源获取,2017/08 -2019/07,在研,负责人,负责经费30万
973项目,2012CB417300,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成矿过程与硫化物矿区预测,课题4热液微生物与成矿作用,2012/1-2016/8,子课题负责人,负责经费230万
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“十二五”大洋前沿课题:西南印度洋热液区铁还原菌多样性研究(DY125-22-QY-32),2015/5 -2016/4 负责人,负责经费6万
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,2010J05097,深海热液区和福建近海温泉嗜热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,2010/6-2013/6,负责人,负责经费7万
海洋三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,海三科2010008,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热液区嗜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2010/1-2012/7,负责人,负责经费15万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:海底热液区硫化物的微生物氧化作用:过程、机制及其对海洋硫循环的贡献 91951201,2020/01-2024/12,290万,第二参与人
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:深海微生物多样性与基因资源调查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(2010ZR0002),2011/1 -2013/12, 440万,第二参与人
胡俊西,张静,曾湘(通讯作者)。深海热液区超嗜热古菌太平洋火球菌Palaecoccus pacificus DY20341T高温淀粉酶系分析。应用海洋学报.已接收. (核心)
曾湘,邵宗泽。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矿化过程的功能群和分子机制。微生物学通报,2017. 44(4): 890-901 (核心)
曾湘, 郑天凌。海洋活性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。世界科技研究与进展,2009,31(6),1010-1015. (核心)
曾湘,张晓波,姜丽晶,盖英宝,汤熙翔。一株来源于深海热液区嗜热细菌的分离及鉴定。厦门大学学报,2010(5):726-730(核心)
秦丹, 张晓波,姜丽晶,盖英宝,曾湘(通讯作者).东南太平洋热液区硫化物样品富集培养物中Fe(3+)还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。台湾海峡,2011(3):379-385(核心)
曾湘,姜丽晶,邵宗泽。海洋古菌基因组研究进展,《中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》,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2,383-386。
曾湘,邵宗泽,海底热液区特殊生态系统的演替 ,《10000 个科学难题海洋科学卷》.北京: 科学出版社,2018.4 ,383-387